A、交通运输许可证
B、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C、道路占用证
正确答案:B
分析:《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通过道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当向运输始发地或者目的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请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证。
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当向目的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办理( )。 相关内容: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中,根据气体在运输中的主要危险性把第2类气体分为2.1项易燃气体、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2.3项毒性气体。 ( )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处于较高压力下使用的是( )包装。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脱离( )监管的,由公安部门处2 万元以上10 万元以下的罚款。
酸与碱不可以混装,氧化剂与还原剂( )进行配载。
有机过氧化物(如过氧化甲乙酮)比无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更( )分解;分解的产物几乎都是气体或易挥发的物质,再加上易燃性和自身氧化性,分解时易发生爆炸。
在“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上,应包括危险货物的( )。
在个别情况下,普通货物运输车辆可以承运一次性或临时性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 ( )
在《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中,可查到表示危险货物危险程度的包装类别(I 、Ⅱ 、Ⅲ 类)。 ( )
液体的沸点越低,越易汽化,越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危险性( )。
毒性物质氛化物发生火灾时,应用( )扑救。
国务院令第445号《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规定,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实行分类管理和许可制度。 (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途中,易燃液体发生燃烧,都应立即用大量水进行喷淋灭火。 ( )
民用爆炸物品的生产、销售、购买、进出口、运输、爆炸作业和储存及硝酸按的销售、购买,适用国务院第446号令《民用爆炸品安全管理条例》 。 (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或者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操作规程培训。 ( )
能放射射线的物质称为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所放出的射线对人体( )
危险化学品标志的使用原则是,当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一种以上的危险性时,应用( )表示主要危险性类别,并用副标志来表示次要危险性类别。
危险货物按其具有的危险程度划分为3 个包装类别:I 类包装― 具有高度危险性的物质;Ⅱ 类包装― 具有中等危险性的物质;Ⅲ类包装― 具有轻度危险性的物质。 ( )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6944-2005) 中,第3类易燃液体不分项。 ( )
爆炸品的运输包装必须进行专用包装。 (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车辆应按( )驶入装卸作业区。
国务院规定,由( )负责发放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的生产许可证,负责对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产品质量实施监督。
国家实行( )登记制度,并提供安全管理、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技术、信息支持。
制订“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训练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的基本技能。 ( )
对托运人应该派押运人员而未派的放射性危险货物运输,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 )承运。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中,第7类放射性物质不分项。 (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应随车携带《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 。 ( )
堆码货物时,桶口、箱盖一般应朝上。允许横倒的桶口及袋装货物的袋口应( )。
装载货物时,高出栏板的最上一层包装件,堆码应从车厢两面向内错位骑缝,超出车厢前档板的部分不得大于包装件高度的( )。
道路运输易燃易爆货物车辆必须将导静电橡胶拖地带拖地,但空车时可以不接导静电橡胶拖地带。 ( )
氨气和氯气可以混装和混储。 ( )
道路运输酒精过程中,酒精的主要危害是( )
易燃液体正常装卸作业中流速不宜超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