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货物车辆通过铁路与公路交接的立交桥时,应注意( ) 相关内容:
危险化学品标志的使用原则是,当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一种以上的危险性时,应用( )表示主要危险性类别,并用副标志来表示次要危险性类别。
驾驶道路危险货物专用车辆的驾驶人员,年龄不得超过55岁。 ( )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 GB191) 中,图示标志名称为“禁用叉车”,表明不能用升降叉车搬运的包装件。 ( )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中,根据气体在运输中的主要危险性把第2类气体分为2.1项易燃气体、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2.3项毒性气体。 ( )
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过氧化物着火时,可用水进行扑救。 ( )
危险货物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质和物品。 ( )
氰化物遇酸性物质能生成剧毒气体氢化氰,着火时,不得用( )扑救。
装运大型气瓶的车辆必须配置活络插桩、三角垫木、( )等工具。
在“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上,应包括危险货物的(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
在装运氧气等强氧化性气体时,应对车厢进行清理,绝对不能在车厢内存留( )。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的重要依据,具有确定危险货物的类别、项别和( )的作用。
道路运输感染性物质后的车辆应自行清洗、消毒。( )
装卸人员在装卸危险货物时,发现有包装破损的危,险货物,应( )。
化学爆炸必须同时具备3个因素:(1)反应速度快;(2)释放出大量的热;(3)产生大量气体生成物。 ( )
感染性物质的运输过程( ) ,应注意安全防护。
火灾发生的三大要素是( )
有机过氧化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分解时的生成物为( ) ,容易引起爆炸。
利用拖地橡胶带中的金属导体与地面接触,可以及时排除静电,以达到安全运输的目的。 ( )
道路运输有机毒性危险货物应避开高温、明火场所。 ( )
扑灭易燃液体着火的最有效方法,是采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进行扑救。 ( )
道路运输腐蚀性物质前,应认真检查货物包装和容器封口情况,严禁运输无外包装的腐蚀性物质。 (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牌的材质为金属板材,形状为( )。
装运易燃液体的罐车行驶时,导除静电装置应接地良好。 ( )
道路运输易于自燃物质时,要注意避免这类物品与空气接触。 ( )
国务院第344 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规定,未取得危险货物运输( ) ,擅自从事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企业,由交通部门依据职责对其进行处罚。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2268-2005) 中所列的货物,均必须按危险货物进行运输。 ( )
道路运输有机过氧化物、感染性物质可选用没有控温装置的厢式车型。 ( )
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当向目的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办理( )。
易挥发出易燃、有害及刺激性气体的危险货物装卸作业现场,应保持良好通风,防止中毒和燃烧爆炸。 (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不配备( )的,由公安部门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不具备防雨雪防潮湿条件的车辆和场所,不准进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危险货物运输作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