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酒精过程中,酒精的主要危害是( ) 相关内容:
道路运输易燃液体的驾驶人员不得随身携带火种,可穿着一般工作服和工作鞋。 (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驾驶人员、装卸人员和押运人员必须了解所运载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 ( )
氯气泄漏在空气中会( )沿地面扩散,使地面人员受害
雷雨天气装运危险货物时,应确认(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头部受到毒性物质污染时,首先应注意( )。
易燃液体的温度升高,挥发量增加,易燃易爆性( )。
道路运输爆炸品时,无外包装的金属桶只能单层摆放,以免压力过大或撞击摩擦引起爆炸。 ( )
道路运输易燃易爆危险货物的车辆蓄电池应有(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在装卸、运输危险货物时( )。
危险货物以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 ( GB12268-2005) 为准,未列入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 )
扑救( )危险货物火灾时,扑救人员应先关闭管道或容器阀门,阻止其继续外溢,扩大灾情。
装卸腐蚀性物质的现场,应依据货物特性备有( )或苏打水、稀醋酸,以备急救。
一种危险货物同时具有两种以上危险性质的,包装上可以只有表明该货物主特性的主标志。 ( )
道路运输剧毒、爆炸、易燃、放射性危险货物的,应当具备罐式车辆或厢式车辆、专用容器,车辆应当安装行驶记录仪或定位系统。 ( )
大部分毒性物质着火时,能产生有毒和刺激性气体及烟雾。扑救时,应尽可能站在上风处,并戴好防毒面具。( )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6944-2005)中,按危险货物具有的危险性或最主要的危险性把危险货物分为9个类别。 ( )
在发生重大事故时,应拨打( )号码电话。
道路运输爆炸品的车辆,出车前应检查车厢内是否有酸、碱、氧化剂等。 ( )
危险货物甲醇着火时,应采用( )灭火。
装车完毕后车辆起步前,( )应对货物的堆码、遮盖、捆扎等安全措施及对影响车辆起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检查,确认无不安全因素后,方可起步。
民用爆炸物品的生产、销售、购买、进出口、运输、爆炸作业和储存及硝酸按的销售、购买,适用国务院第446号令《民用爆炸品安全管理条例》 。 (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应具有一些特殊的安全设备,如( )。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6944-2005) 中,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分为5.1项氧化性物质、 5.2项有机过氧化物。 ( )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中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不分项。 ( )
承运人在受理剧毒化学品运输业务后,要向承运人所在地公安部门申请准运证。 (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GB13392-2005) 规定,车辆载质量不同,标志灯大小尺寸也不同。( )
按照《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 GB191) 规定,图示表示( )标志。
在一个大气压下,液体沸腾转化为气体时的温度称为沸点,运输温度不得高于危险货物的沸点。 ( )
遇水反应的易燃固体着火时,不得用水灭火,应采用干砂、干粉灭火剂进行扑救。 ( )
爆炸品着火时,也可采用窒息法或隔离法灭火。( )
气瓶卸货时,不得溜放、摔惯。 ( )
装运的硫酸粘到手上后,应立即用( )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