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驾驶员之家 >> 危险品从业资格证考试 >> 试题分析

A、10

B、15

C、30

正确答案:C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二篇单元二模块三易燃液体中指出:在运输作业现场必须严禁烟火,作业现场应划定警戒区,一般半径30m内不得有热源或明火,车辆应停靠稳妥,熄灭发动机,实施驻车制动,接好导除静电装置。

下一题上一题

道路运输易燃物体作业现场必须严禁烟火,作业现场应划定警戒区,一般半径( ) m 内不得有热源或明火。 相关内容:

机动车驾驶人员在实习期内不得驾驶载有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剧毒或者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机动车。 ( ) 金属钠遇水时发生剧烈反应并释放大量氢气而造成火灾,此类火灾只能用下列( )灭火。 国标《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把危险货物包装标志分为主标志和副标志两类。 ( ) 汽车罐车运输在灌装时,灌装流速过快极易积聚静电,一旦发生静电放电,就可能引起可燃性蒸气的燃烧爆炸,后果严重。因此装运易燃液体的罐车(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牌按《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规定的危险货物的类、项和车辆载质量分型。 (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牌的材质为金属板材,形状为(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驾驶人员应该掌握的业务知识包括( ) 闪点表示易燃液体的易燃程度。液体的闪点越低,易燃性越大,危险性( )。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的重要依据,具有确定危险货物的类别、项别和( )的作用。 易燃液体的蒸气浓度越大,毒性( )。 图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牌,表示该车辆可以承运( )。(底色;橙红色,图案:黑色) 具有氧化性的货物,可以使用有机材料作为衬垫。( ) 当爆炸品发生撒漏时,( )将收集的撒漏物重新装入原包装内。 罐车压力表每隔( )个月至少检验一次,损坏或失灵后,应予以更换。 遇水反应产生易燃或有毒气体的危险货物着火时,可使用泡沫灭火器扑救。 ( ) 道路运输危险废物,必须采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并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 ( ) 硫磺在燃烧时产生( )和刺激性气体,扑救时必须注意带好防毒面具。 危险货物硫磺粉着火时,可采用( )。 国务院第344 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所称的危险化学品是指《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9 类当中的 ( )类。 运输易燃气体途中遇有火情必须迅速扑救,应将未着火的气瓶迅速移至安全处;对已着火的气瓶应使用大量( )喷洒在气瓶上,使其降温冷却。 扑救遇水反应产生剧毒、腐蚀性气体的危险货物火灾时,应穿戴防护用品和自给式呼吸器。 (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灯上的文字应为( ) 在个别情况下,普通货物运输车辆可以承运一次性或临时性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 ( ) 同属氧化性物质的物品,由于氧化性的强弱不同,相互混合后( )引起燃烧。 当( )燃烧时会产生剧毒的五氧化二磷等气体,扑救时应穿戴防护服和防毒面具。 装运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时,若发生包装破损,撒漏物( )。 感染性物质(第6.2 项)是指( ) ,包括生物制品、诊断样品、基因突变的微生物、生物体和其他媒体,如病毒蛋白等。 道路运输腐蚀性物质途中,应每隔一定时间停车检查车上货物情况,发现包装破漏要及时处理,防止酿成重大事故。 ( ) 道路运输爆炸品的车辆,出车前应检查车厢内是否有酸、碱、氧化剂等。 ( )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中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不分项。 (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专用车辆应当按照国家标准( )的要求悬挂标志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6944-2005) 中,第3类易燃液体不分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