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上,应包括危险货物的( )。 相关内容:
一般来说,液体货物的包装强度应 ( )。
氧化性物质本身不一定可燃,但可以放出氧而引起其他物质的燃烧。 ( )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6944-2005) 中,第5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分为5.1项氧化性物质、 5.2项有机过氧化物。 ( )
根据包装性能的要求,严密封口可分为气密封口、牢固封口和( ) 3 种。
装有危险货物的专用容器可使用栏板货车运输。( )
专用罐车按其罐体承受工作压力大小,分压力罐车和常压罐车。 (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应由具备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企业承运。 ( )
金属钠遇水时发生剧烈反应并释放大量氢气而造成火灾,此类火灾只能用下列( )灭火。
装卸人员在装卸危险货物时,发现有包装破损的危,险货物,应( )。
爆炸品着火时,也可采用窒息法或隔离法灭火。(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或者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操作规程培训。 ( )
道路运输遇水或酸产生剧毒气体的易燃固体时,必须为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配备防毒面具。 ( )
道路运输爆炸品时,无外包装的金属桶只能单层摆放,以免压力过大或撞击摩擦引起爆炸。 ( )
道路运输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的车厢,不得有任何酸类及煤屑、木屑、硫磺、磷等可燃物的残留物,车厢必须干净。 ( )
图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牌,表示该车辆可以承运( )。(底色:柠檬黄色,图案:黑色)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的重要依据,具有确定危险货物的类别、项别和( )的作用。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2268-2005) 中所列的货物,均必须按危险货物进行运输。 ( )
酸与碱不可以混装,氧化剂与还原剂( )进行配载。
危险货物粗制萘发生小量撒漏时,可用(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驾驶人员一次连续驾驶超过6小时,应休息20分钟以上。 (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驾驶人员、装卸人员和押运人员必须了解所运载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 ( )
危险货物铝镁粉着火时,应用( )灭火。
道路运输酒精的车辆着火时,应采用( )灭火。
国标《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把危险货物包装标志分为主标志和副标志两类。 (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轮胎爆破后,应( )。
危险货物甲醇着火时,应采用( )灭火。
液体腐蚀性物质撒漏时,应用干砂、干土覆盖吸收,打扫干净后,再用水洗刷污染处。 ( )
苯是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具有芳香气味;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故 ( )用水扑救苯引起的火灾。
毒性物质的颗粒( ) ,越易引起中毒。
道路运输有机毒性危险货物应避开高温、明火场所。 ( )
禁止将危险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辆运输工具上载运。( )
道路运输汽油的车辆着火时,不能使用( )灭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