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场上救出的气瓶,如没有发生泄漏等情况,待( )可以继续运输。 相关内容:
液体腐蚀性物质撒漏时,应用干砂、干土覆盖吸收,打扫干净后,再用水洗刷污染处。 ( )
装运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时,若发生包装破损,撒漏物(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驾驶人员一次连续驾驶超过6小时,应休息20分钟以上。 ( )
国务院令第445号《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 规定,国家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购买、运输和进口、出口实行分类管理和许可制度。 ( )
道路运输不同性质的危险货物,应按《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JT617)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
道路运输剧毒、爆炸、强腐蚀性危险货物的非罐式专用车辆,核定载质量不得超过20吨。 (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根据所装危险货物的性质,应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 )
当( )燃烧时会产生剧毒的五氧化二磷等气体,扑救时应穿戴防护服和防毒面具。
国家实行( )登记制度,并提供安全管理、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技术、信息支持。
机动车驾驶人员在实习期内不得驾驶载有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剧毒或者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机动车。 ( )
道路运输酒精的车辆着火时,应采用( )灭火。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途中,易燃液体发生燃烧,都应立即用大量水进行喷淋灭火。 ( )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中的编号采用4 位的联合国编号(UN) ,备注中的编号采用5位的中国编号(CN)。 ( )
在一个大气压下,液体沸腾转化为气体时的温度称为沸点,运输温度不得高于危险货物的沸点。 ( )
道路运输易燃气体途中,若发生燃烧,在灭火同时应迅速将未着火气瓶运至空旷安全处,并用大量水喷淋冷却气瓶,以防止灾害扩大。 ( )
扑救遇水反应产生剧毒、腐蚀性气体的危险货物火灾时,应穿戴防护用品和自给式呼吸器。 (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驾驶人员、装卸人员和押运人员必须了解所运载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 ( )
道路运输未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的危险货物,托运人应出具《危险货物鉴定表》 。 ( )
苯是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具有芳香气味;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故 ( )用水扑救苯引起的火灾。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决定的许可事项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活动。( )
按照《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 GB191) 规定,图示表示( )标志。
道路运输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的车厢,不得有任何酸类及煤屑、木屑、硫磺、磷等可燃物的残留物,车厢必须干净。 ( )
铁皮箱一般用于盛装( )。
道路运输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固体,应使用( )运输。
气体的爆炸范围越大,则其燃烧的可能性越大。( )
从事爆炸品、剧毒性物质运输的驾驶人员、押运人员、装卸管理人员要有公安部门的政审材料。 ( )
下列需要采取严密包装的货物是( )。
道路运输硫酸的车辆着火时,应采用( )灭火。
运输( )时,车辆的排气管必须安装阻火器和导静电拖地带
不得使用运输毒性物质的道路危险货物专用车辆运输( )。
道路运输放射性物品的车辆,应符合《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GB11806) 。 ( )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2268-2005) 中未列出的货物,均可按普通货物运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