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教材》第四篇单元三模块一各类危险货物装卸安全及事故应急处置中指出:液体货物应以砂土、锯末等松软材料浸润、吸附后扫集,盛入其他空容器中。对毒性物质的撒漏物不能任意丢弃或排放,以免扩大污染,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可将收集撒漏物交货主单位处理或交由环保处置单位处理。
撒漏的液体毒性物质,应用砂土、锯末等松软物浸润、吸附收集后,盛入容器中,可将其交付运输管理部门处理。 ( ) 相关内容:
氯气泄漏在空气中会( )沿地面扩散,使地面人员受害
易燃液体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被点燃产生瞬间闪光的最低温度称为( )。
道路运输腐蚀性物质途中,应每隔一定时间停车检查车上货物情况,发现包装破漏要及时处理,防止酿成重大事故。 ( )
在有坡度的场地装卸危险货物时,应采取防止车辆( )的有效措施。
运油车罐体两侧要有明显的( )字样。
国务院规定,由( )负责发放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的生产许可证,负责对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产品质量实施监督。
物质在发生自燃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做自燃点。自燃点越低,其发生燃烧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
装有危险货物的专用容器可使用栏板货车运输。( )
遇热、遇潮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货物,在装运时应采用( )措施。
道路运输剧毒、爆炸、强腐蚀性危险货物的非罐式专用车辆,核定载质量不得超过20吨。 ( )
赤磷着火点比黄磷高得多,易燃( )。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应具有一些特殊的安全设备,如( )。
当( )着火后,被水扑灭只是暂时熄灭,残留物待水分挥发后又会自燃。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 中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不分项。 ( )
雷雨天气装运危险货物时,应确认( )。
运输途中押运人员应提醒驾驶人员按照规定( ) ,并检查所载货物的状况是否正常。
道路运输酒精过程中,酒精的主要危害是( )
扑救( )危险货物火灾时,扑救人员应先关闭管道或容器阀门,阻止其继续外溢,扩大灾情。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12268-2005) 中所列的货物,均必须按危险货物进行运输。 ( )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实验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储存、运输等活动以及监督管理,适用国务院令第442号《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 ( )
电石(学名碳化钙)为灰色的不规则的块状物,有强烈的吸湿性,能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而发生反应,放出( ) 易燃气体。
如果一种危险货物既有主要危险性,也具有比较重要的次危险性,那么在运输此类物质时,应在包装上分别标有主次两种危险性标志。 ( )
驾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时,驾驶人员在24 小时内实际驾驶车辆时间累计不得超过( )小时。
运输易燃气体途中遇有火情必须迅速扑救,应将未着火的气瓶迅速移至安全处;对已着火的气瓶应使用大量( )喷洒在气瓶上,使其降温冷却。
爆炸品着火时,也可采用窒息法或隔离法灭火。( )
从业人员进入危险货物作业现场,开启仓库、集装箱和封闭式车厢时要先( ) ,以保障作业安全。
国务院第344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规定,( )应当对危险化学品的包装物、容器的产品质量进行定期的或者不定期的检查。
道路运输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固体,应使用( )运输。
酸与碱不可以混装,氧化剂与还原剂( )进行配载。
化学品事故的特点是发生突然、持续时间长、( )、涉及面广等。
某种腐蚀品只能用某种材料包装,若某件包装用于一种腐蚀品后,如能重复使用,也只能用于该腐蚀品而不能移作它用。 ( )
装卸氧化剂过程中,若发生撒漏,应轻轻扫起撒漏物,重新包装,可以同车发运。 ( )